风谷机,旋转间见证生活变迁

玉林新闻网-玉林日报 2019-11-11

用风谷机过滤稻谷,是稻谷晾晒完毕后的一道工序。

  曾经,在广大的农村地区,几乎每户人家中都会有一台风谷机。农户用风谷机过滤稻谷还有一则这样的谜语:“头戴稻桶帽,身穿滚龙袍;有人来开门,地下二股分。”

  风谷机的制作工艺较高,旧时有专门制造风谷机的作坊,一般是大户人家才有能力购买。而今,有很多农户开始使用便捷的铁制电动风谷机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旧时的木制手摇的风谷机逐渐完成历史使命,开始慢慢退出农耕历史舞台,进入农具博物馆成为“古董”。

  去掉糟粕 留下精华

  “上面是谷斗,后面是带有扇叶和摇柄的风舱;前面是出风口,下面是出谷口;人力摇动扇叶生风、手动控制稻谷的流量和流速;从出风口吹出去的是秕谷、秸秆屑等杂物,从出谷口流进箩筐里的是粒粒饱满的稻谷。这样以后,就可以把箩筐里的稻谷收仓入库了……”日前,在北流市清湾镇清湾村立坡组,65岁的李广进和老伴韦春直一边用风谷机过滤稻谷,一边详细地向记者介绍风谷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工作原理。

  这台木制手摇的老风谷机是李广进1992年花了120元钱购买的,至今,这台风谷机陪伴李广进一家已有27年。李广进告诉记者,以前家里还没有风谷机的时候,农户过滤稻谷多用扬谷法、簸谷法和筛谷法,条件较为艰苦。扬谷法是在起风天气里用谷铲把谷粒抛向空中,利用风把杂物吹走,谷粒则落到地上。簸谷法就是把谷粒放在簸箕上,通过手腕有节奏的抖动把杂物与谷粒区分开,杂物逐渐被簸到簸箕的前端,谷粒则留在簸箕的后端。筛谷法则是利用竹编的筛子把谷粒从杂物中分离出来。

  李广进说,在当时的农具中,这台风谷机属“高新科技”,当地也俗称“风柜”,全木制作,工艺要求较高。最为显眼的是圆形的风箱,内部装置有大片薄木板制作的风扇,在扇轴一端有铁制的摇柄,供人力操作使用,可控制风力的大小。机顶的谷斗为四边梯形,上口大下口小,用来装载稻谷等待风吹过滤。在谷斗底部有一道长方形的形似一条狭缝的口子,装置有活动挡板,活动挡板外端带有柄。与柄部密切相联的是一个三角形状的卡扣,通过联动配合,可手动调节挡板开合的幅度以控制谷斗处稻谷的流量和流速。与谷斗底部的口子垂直对应的便是颗粒饱满的稻谷的出谷口,出口处常放置箩筐来接取过滤后的稻谷。风谷机的左边是出风口,秕谷、稗草、细沙、秸秆屑等杂物便从此处扇出。用风谷机过滤稻谷,是稻谷晾晒完毕后的一道工序。李广进告诉记者,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种木制风谷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了,而风谷机的制造者也已渐渐步入老龄化,这些老物件的手工制作工艺或会失传。

  辛勤劳动换来美好生活

 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农耕时代,作为家中的唯一男丁,小学文化水平的李广进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干过很多工作。上山砍柴放牛、种植水稻玉米花生、养鸡养鸭、养猪养狗、在生产队的发电站做维护工人及为村民碾米打糠……在村民眼里,老实巴交的李广进无所不能。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,1980年开始,李广进跟随镇上的修路工人到广州、深圳、东莞、柳州、百色、梧州等地挖土坡、拉石头、烧红砖、开林道、修公路,每至年关时节才稍有几天时间回一趟家。

  随着4个孩子的陆续到来,为了孩子们上学,在1992年,李广进决定返回家乡发展,继续自己种养的老本行以维持生计。刚回到家里时,李广进一家几口人仍挤住在3间泥砖瓦房里。种养最多时,水稻近0.5公顷,番薯、玉米各0.067公顷,芋头、花生各0.134公顷,还有几十头猪和近百羽鸡鸭……而这台木制的风谷机就是陪伴他们一起奋斗的“老伙计”,见证着这么多年来夫妻俩如何咬紧牙关、克服困难,把4个孩子拉扯成人,供他们读完大学的过程。

  而今,4个子女早已成家立业,家里也建起了楼房,生活好了起来。子女们纷纷劝说两老到城市里生活安享晚年,可李广进和老伴却依然习惯在农村过着耕作的生活。在孩子们的眼里,爸妈像是风谷机一样,为了生计而不停旋转、从不知倦。至今,李广进和老伴仍然耕作着近0.3公顷的水稻。

  “今年稻谷的收成最好,有1500公斤。最艰难的时期都熬过来了,只要我还能干,我就会一直干下去……”坐在椅子上轻轻抚摸趴在膝盖上的孙子和孙女,耕了大半辈子田的李广进笑得很甜很甜,眼中透出的光芒充满着坚毅。

  原标题:风谷机 旋转间见证生活变迁

  【责任编辑:覃维】

1人点赞

相关推荐

总投资超30亿,部分“云签约”!玉林市招商不断链
玉林新闻网|2020-03-09
大型新编桂南采茶戏《绿珠女传奇》紧锣密鼓创作中
2017-11-14
苏海棠会见广西宏桂资产经营(集团)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有成
2016-05-19